

让特殊人群也可以轻松演绎出美妙乐曲的非接触式智能电子乐器诞生了,这个由西安邮电大学创客空间设计的作品,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十届陕西省挑战杯中获得特等奖,并在前不久刚落幕的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还申请了国家专利。随后这一作品走入了阳光家园社会福利机构、中小学试用及演示,受到了多方的支持与认可。在西邮创客空间,除了这个“特殊乐器”和桌面3D打印机、“交互+”沙袋、体感娱乐墙、“光立方”等很多大学生创客们的得意作品外,还有“95”后创客为研发项目住两个月创客空间的感人故事。 记者 李小凤/文 范启彬/图、
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创客空间
西邮创客空间位于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的实验楼上,这里其实还是自动化学院的实验室。“西邮创客空间”是自动化学院的赵广元副教授提出并发起的。
“曾经有几个学生要参加竞赛,但是教材里讲过的单片机硬件资源不足以支撑,后来我查找到一种资源丰富的开源硬件,且上手较为快速,很适合学生学习,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东西,并感受到它的力量。虽然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但是我也是跟他们一起在学习、进步。”赵广元副教授回忆起促成创客空间成立的一个重要的事件。
“也许是来自TED演讲中那句‘we'realmakersatheart’的触动,也许是那本《创客:新工业革命》关于创客的详细案例的冲击。而《中国教育报》上一篇《“创客”:柔软的改变教育》全面介绍了创客教育在学校发展的情况,更让我感觉到创客教育已经在悄然生根发芽。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我们正需要一个开放的平台用来分享交流,用来开展活动,用来展示作品。可以在现有实践基础上创新地开展创客教育。”
因此,2014年10月,“西邮创客空间”正式成立了。赵广元副教授说:“我们的创客空间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创客空间,我们这里条件有限,但我告诉我们的同学,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来做我们的设计与创新。”
一台服务特殊人群的电子乐器现场“奏”出“小星星”
“西邮创客空间”里最显眼的就是刚一进门摆放着的一个黑色盒子,赵广元副教授介绍说,这个东西其实是一种琴,它的全称叫“服务于特殊人群的非接触式智能电子乐器”,这个作品今年获得挑战杯省级特等奖,它的外形像琴,但其巧妙之处在于它没有琴键,不需要借助任何按钮的它,只要在空中拨动就会发出美妙的乐音。
赵广元副教授说:“这项作品充分考虑了特定人群的要求,满足了残疾人士追求音乐的梦想,细腻而充满人文情怀的创意让它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并且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为了能让记者真实感受这个“非接触式智能电子乐器”的魅力,赵广元副教授让大学生创客支航天同学现场演奏。只见支航天用手在乐器的感应器上方轻轻一挥,一首小星星就轻快的演绎出来了。
这个作品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十届陕西省挑战杯中获得特等奖,并在前不久刚落幕的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
赵广元副教授带着创客们到省市残联等政府机构、西安音乐学院征求业内专家的意见,并到阳光家园社会福利机构、三原中学、西安郭杜大学城学校展出及演示,受到了多方的支持与认可。
为了研发项目两名95后创客住了两个月创客空间
在西邮创客空间里,除了这台电子乐器,还有一台3D打印机。这台打印机正在奋力工作中,不一会儿一个红色的小笔筒打印好了,仔细看上面还写着字。“火龙3DFOR广元老师”,看着学生们充满敬意的笔筒,赵广元副教授非常开心,他说:“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笔筒,这里充满了学生们对我真挚的感情,我非常满足。”
郭聪是自动化专业大二的学生,去年空间刚成立,他就一直在这里。“除了上课、吃饭,我每天的时间基本都在创客空间里,跟着赵老师学习。以前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做什么,自从来了这里,接触到了这么多东西,我终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我也知道了电子设计才是我发展的方向。”
赵广元副教授说,今年暑假两个月,郭聪和王垚都是在这个空间里度过的,白天在这里工作,晚上在这里睡觉,两个月的时间,郭聪设计出了这台桌面3D打印机。目前这台3D打印机已经在西安邮电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签约,为了能让这台多用途的3D打印机成功孵化,负责市场的同学已经开始摸索市场情况。“但愿我们的这个项目用一年的时间,可以孵化成功。”郭聪说。
随后,赵广元还介绍了其他创意作品,如“交互+”沙袋、体感娱乐墙、“光立方”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同学们奇思妙想的结晶。他们勇于拼搏,善于创新,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践行了创客精神。
相关链接:http://www.yangguangbao.com/ygrb/20151204/Index.htm